当懦弱与自卑相遇
作者:唐俊发布时间:2017-11-02点击数:1562
前一段时间,榆林孕妇跳楼事件引发了大规模的刷屏,我也想就此,谈一谈自己的观点。
事件发生之后,出现了铺天盖地的评论、指责、谩骂、惋惜,一道罗生门,将医生与家属重重划开一道分界线。几百万字,承载了太多,然而,这一切的一切,现在又与死者又有什么关系?她已经用极端的方式去了另一个世界。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她挺着肚子爬上窗台跳下的那一刻,她是什么心情?她跳下去的那一刻,是什么勇气让她连命,甚至连肚子里的孩子都不要了?有人去关注她这一刻吗?我想,并没有。为何明明身负另一个生命,这个孕妇却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当她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继续生产时,她承载的是非人的折磨吗?还是心如死灰的绝望?
都不是,因为她存在从来就没有被感知过,她自己既没有感受到她即将为人母的责任,更没有独立人格的权利,是她软塌塌的身心导致了最后的悲剧。
她的死,对我们是否有引起除了同情、惋惜之外更多的思考?对于死者而言,她已经完成了她人生当中最极端的行为,这意味着什么?

网络上铺天盖地拷问中国式婚姻里的权利与义务、拷问渣男、拷问医院……然而,似乎这一切都“然并卵”,谁在选择伴侣之前预知自己会被泼硫酸、被家暴、被重男轻女……我想,没有任何人会去预见,每个人都是你情我愿走入到这段亲密关系中的。
前几天,有个朋友收到一张请柬,男方成功将原配净身出户后,迎娶了比自己小10岁的娇妻,朋友义愤填膺地说,我最看不起的就是这种男人了,没有责任,没有担当。
我惊讶地反过来问朋友,那么,他的原配是如何做到被老公出轨,还净身出户的地步的?真是佩服这位原配的懦弱和忍让。
是啊,有时候,我们的忍让和宽容,渐渐变成了对方制约我们的利器。刚刚说到,存在被感知,那么,不存在感,就源于自己的感受没有被感知。这有三种表现方式:忽视、双重矛盾、僵尸化。那么,坠楼孕妇的感受就是这样被扭曲。
存在即感知,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存在感,来自于他的感受被另一个人看到。可惜,她的存在,似乎被僵尸化了,医院给出的说法也好,家属的辩论也罢,网络的谩骂、同情、可惜……从始至终,似乎没有她个体的存在感,仿佛,她的命运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是一群人手中,她的活力仅体现在执行医院和家属的意志上,剖腹也好、顺产也罢,似乎都没有考虑过胎儿和孕妇的感受,她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自由的意志。

我们常常告诉别人,活在当下,然而,我想说,请活在此时此刻,感受此时此刻的体验。孕妇在那一刻的体验,是她懦弱与卑微背后的自我绝望,这个绝望中一直有一根线,这根线是对情感的牵扯,几次的疼痛而跪下亦或是“求饶”,是对情感的渴望和需要。此时此刻,她的母亲默默地在一隅,她的丈夫和婆婆站在同一战壕,倒下去,只有护士伸了一把援手,此时,这根线断了,她尝到了绝望的味道。
其实,最关键的原因,也是压倒她最后一根稻草的原因,还是因为她的自我太可怜、太脆弱,这种自我渺小而卑微,所以,在建立关系的时候,就意味着不被尊重,或者说被忽略:她的感受被吞没,自我也就在绝望中烟消云散。当然,在烟消云散之前,会有一个自我“觉醒”的反弹,这源于自我产生的负面情绪。坠楼孕妇所产生的是愤怒,但是,她长期被极端的忽视,导致了极端的不存在感,从而会集中产生出一种致命的羞耻感,生而为人,原来自己从来没有被爱看见过,长期的被忽略、矛盾重重、僵尸化的冷漠,于是,绝望的她认为此时,她的存在就是一种错误,于是,她用了最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报复他人。

网络千篇一律的惋惜、同情……对女人人格独立的心灵鸡汤,一篇篇,似乎好有道理。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独立的人格呢?
记得发生这个事情之后,有一位妈妈写到:“如果我有一个女儿,我要赚很多钱,等她生产的时候,我会站在产房门口,当医生要求剖腹产的时候,我会第一时间站出来交钱给女儿接受剖腹产的手术……”
好霸气的妈妈,一个女人的人格独立,不是离开家、结婚生子就是独立,而是在关键时刻,不需要依靠任何人的一种独立。这种独立,需要要不断地自我成长。
当然,除了外貌之外,学习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方法,只有把内心的空缺用有用的东西填补起来,才能在成长中活出真实的自我,找到存在感,让这种存在感的真实的统一和完整起来,才能将自我慢慢表达出来,活出感觉,才有良好的感受性。身心健康,内心也就会慢慢强大起来,这样,才敢于有权利为自己的一切负责。

我相信,这个事件过后,我们国家的医疗队伍会继续深化改革,同时也会更加注重病人和家属的心理问题,在成长中借鉴经验,继续完善医疗体质。这些事件的产生,只是医疗机构不断完善道路中的一个过程,我对他们有信心,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人去在注重身体健康的同时也会更加关注心理健康。因为,人的成长,是身心灵一同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