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祭祀对我们的心理意义
来源:心路明作者:心路明心理发布时间:2020-03-18点击数:2674
祭祀对我们的心理意义
今年4月4日是清明节,法定节假日是4月4日至6日。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这一天,万物复苏,天清地明,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的好时节。此时春暖花开,,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
一个踏青的节日怎么变成了现在扫墓的节日了呢?原本的扫墓祭祀的节日又是哪一天呢?
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后逐渐清明寒食合而为一。
中国祭祀的日子有很多很多很多: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下元节、除夕……
中国人为何如此重视祭祀呢?
21世纪的现代社会又为何还要祭祀呢?
祭祀对我们现代人又有什么作用呢?背后又有什么心理学意义呢?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心理学家刘海涛老师是怎么分析祭祀背后对于现代我们的心理学意义。
活动:“祭祀对我们的心理学意义”讲座
主讲:刘海涛老师
时间:2020年3月29日,14:00
地点: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小西门大观商业城佳华大厦2201
费用:100元/人
可直接扫二维码付款,付款后请电话联系我们
名额:由于场地有限,人数限定在20人以内。还有8个名额,欲报从速。
预定座位联系人:
搞编 18961716369
李大总管 13330502500
要来的提前联系呦,不然到时候你来了没凳子只能站着做护法。
拒绝空降,预报从速。
- 上一篇:【讲座】朋友圈被“抑郁症”刷屏是怎么回事?
- 下一篇:心路明“心灵升华”金色大地毕业旅行
- [返回]
